新华社记者 肖磊涛
本年是中国人平易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新四军扎根泛博华夏地域,连合一切可以连合的气力,成立多个抗日按照地,有用地牵制及冲击日本侵略者。
近日,记者走访鄂豫皖湘四省的抗日按照地原址,观光抗日记念馆,采访抗日老兵、乡亲儿女以和党史事情者,从一些汗青印记中,重温老黎民撑持新四军抗日的动人故事。
印记一:献稻草
7月21日,于位在湖北省孝感市年夜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的新四军第五师记念馆内,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留意。照片拍摄的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在1944年10月签发的一张献草证,证书反面写着:“悟峰乡一保八村徐恒照师长教师,收到你献给军队的稻草30斤,咱们十分感激。此后我全体指战员当用踊跃抗战,守卫按照地,努力进修,增强出产来酬报你们,并于你们稼穑出产时给你们以最年夜帮忙!”
1941年7月上旬,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驻年夜悟山下的白果树湾村,本地老黎民积极从军参战、传送谍报、捐募粮草等增援军队抗日。“老黎民向军队捐募钱物时,军队会签发捐募证,对于捐助举动予以鼓动勉励,并作为增援军队的证实。这些捐募的稻草,重要用在兵士们编芒鞋、打地铺、喂马等。”记念馆解说员周蓓对于记者说。
年夜悟县革命传统教诲基地治理委员会副主任付波先容:“这张献草证虽然很轻薄,却承载着厚重的军平易近鱼水情。它不仅是抗日艰辛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新四军第五师不停成长壮年夜,终极取告捷利的不竭动力及源泉。”
印记二:做布鞋
7月21日,于湖北省孝感市年夜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集会室,记者见到了76岁的白果树湾村老党员陈国胜,听他讲述了本身母亲于抗日战役期间与村平易近们一路为新四军兵士做布鞋的故事。
新四军第五师移驻白果树湾以后,为村里修塘、修堰、栽秧,老黎民都看于眼里。“那时辰兵士们穿的是芒鞋,很不坚固,穿一天就烂了,我母亲就招集村里主妇们一路为兵士们做布鞋。她们白日干活,晚上于火油灯下做鞋,一共为新四军兵士做了81双布鞋。”陈国胜讲述道。
1944年,因为仇敌封锁禁运,鄂豫边区物质供给很是坚苦,枪枝、枪弹、药品严峻不足,食粮、衣服、鞋子等也极端缺少。“于艰巨期间,老黎民自觉为新四军捐粮捐草、捐衣捐鞋,表现出配合抗日的刻意。”付波说。
印记三:送食粮
7月24日,记者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三里河街道的一幢住民楼里,见到了96岁的抗日老兵臧海龙。白叟向记者讲起本身到场抗日战役的履历。
1945年4月,16岁的臧海龙从军到新四军第五师13旅39团,于少年班任班长。“我记患上,老黎民好频频推着车列队给军队送来稻谷,咱们的练习场上经常晒满了稻谷。那时辰,老黎民常常为军队筹集食粮、蔬菜、鞋子等物质,军队也城市照价付钱。”白叟回忆道。
白叟的女儿臧玉霞对于记者说,“我父亲常及我讲,新四军的军纪很好,及老黎民同吃同住,借老黎民的工具城市还有的,还有帮忙老黎民干农活、修路、修沟渠等,至今于湖北年夜悟山一带还有留存着很多其时新四军帮忙老黎民建筑的陈迹。”
印记四:借衡宇
7月22日,记者来到了位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的垂钓台水库,站于岸边远眺望去,水库中心树林处就是抗日战役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及第七师的会师原址。
陈汉乡综合文化站原站长洪述奇先容,其时老黎民对于新四军第五师及第七师的到来长短常撑持的。“朱湾村的老黎民借给军队梅家上屋及梅家下屋两处院子,共72间衡宇,供第五师及第七师会师姑且驻军利用,而且为军队提供补给保障,以现实步履撑持了新四军抗日。”
1941年4月中旬,新四军军部按照日军大肆向河南、年夜别山进攻等环境,唆使第七师挺进团与第五师14旅42团参议合编事宜,两边在4月24日于陈汉沟会师。此次汗青性会师,初次买通了新四军第五师与第七师的接洽,实现了两支主力军队一唱一和。
印记五:抬担架
7月25日,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东山镇白果树村,记者看到了隐藏于竹林深处的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战地病院原址。
1943年12月,新四军第五师调派江南挺进支队进入湘鄂边区,成立了以桃花山为中央的石公华抗日按照地,支队于白果树村一带成立了战地病院。
66岁的白果树村村平易近易国熬向记者讲述,江南挺进支队到白果树村后,白日整休,晚上打游击,有空时帮忙村平易近们担水、砍柴、做农活。“我的伯父易祥胜其时12岁,因为对于地形认识,他帮忙过战地病院抬担架,将伤员输送到这里医治,也使用村平易近便当帮忙军队采购过需要的物品。”
华容县党史专家易文先容:“战地病院建好后,至多时只有2名大夫及4名护士,前提极为艰辛,病院不仅为兵士们疗伤,还有救治了很多本地老黎民,老黎民也自觉帮忙军队运送物质、通报谍报、照料伤员,与兵士们并肩作战,结下了深挚的鱼水友谊。”
老黎民撑持新四军抗日的动人故事,记者于采访的历程入耳到了许多,它们年夜多都带着血、带着泪、带着不成消逝的影象。于中华平易近族危机时刻,军平易近一家亲,配合抵御外敌,汗青将永远铭刻。
-OB电竞·(中国)